您好,欢迎来到九峰网-诚信企业共同门户!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 会员中心
“双元制”本土化实践 赋能智能制造业发展
来源:  时间:2023-11-06  
 

■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近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师专业2022届的毕业生朱家玮、岑棨涛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认可通知。自此,两位校友与合伙人共同建立的厨鲸科技在家用洗碗机领域的专利数量已经突破了10个。从全国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总决赛上获得5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到成为融资500万元天使资金、估值3000万元科技公司创始合伙人,毕业仅两年的朱家玮、岑棨涛凭自身的努力获得了不菲的创投支持,从技术支持人员到项目合伙人,两位“00后”成功“入圈”科技创业企业。朱家玮说:“是母校专业化的培养和搭建的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给了我们信心和底气。”

 “双元制”的本土化实践

针对学生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学校从机电、电气、机制等相关专业中遴选有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组建新一届的机电师班。“宣讲会上,学长关于暑期赴东莞两个月临岗实训的分享让当时踌躇的我下定了决心,机电师专业展示的是一张堪称‘升杯加量’的宏伟蓝图,以扎实的内容丰富我们的课余课外。”朱家玮回忆道。

2018年,作为宁波“两院一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应运而生。学院以高含金量的AHK职业资格证书、拔尖的教师教学团队、广阔的就业与发展前景吸引了一大批学生。

在专业培养上,学院秉持“引进来、本土化、走出去”的工作原则,参照德国职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和培训准则,结合我国行业与职业岗位特点,建设模块化校企双元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协同育人的“产学研资用”生态,将合作企业的真实产品转化为学校的教学载体,通过学习型工厂赋能“以学习为主的生产”和“以生产为主的学习”,实现校企优质资源的融合共享、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衔接。以德国“双元制”为借鉴,在本土化实践中明确高职机电类专业“懂”项目设计、“精”智能加工、“强”安装调试、“擅”编程控制、“会”设备维护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了一批胜任真实技术岗位的高级应用人才。

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参与了多个真实企业项目作为教学任务,有效提升了专业技术能力。其中学生研发的空间定位自动锁螺丝机,实现了小家电设备的自动打螺丝工序,该项目被宁波泰利电器有限公司采纳。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一研究解决了企业技术上的难题,为其开拓了一个新市场,大大降低了企业在该技术上的成本。

至今,该学院毕业生中有30%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本科院校,其余学生93%以上入职专业相关企业,其中有20%的学生已在企业内担任重要的技术岗位。学院培养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崔佳欢、“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获得者余达新、8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者刘圣宁等优秀学子。

深挖“双创”孵化池

以打造具有宁职特色的双元职业教育本土化典型为目标,学院除了在教学中融入合作企业真实案例及技术资源之外,格外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推行“三年连贯”计划,践行“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广泛引导新生加入专业性、学术性社团、工作坊,通过兴趣驱动、实践体验,实现为参赛筑基;重点指导大二学生,分类参加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实现技能提升;积极倡导大三学生参加各种高阶性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并将相关比赛成果转化成专利、论文、教学成果等,实现创新培养。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组建稳定的梯队结构。朱家玮、岑棨涛正是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抓住了与全国本科生、研究生同台竞技的机会,入选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的科创营项目,走上了创业之路。

仅2023年上半年,中德学院学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国家一等奖2项,其他各级国赛省赛奖项15项。教师队伍也屡创佳绩,团队中不断涌现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浙江工匠等。

一系列成绩的背后,与学院依托区域智能装备支柱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深挖“双创”孵化池离不开关系。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共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与瑞士GF精密智能制造共同建设体验中心,与北京FANUC合作建设FANUC先进制造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基地,与宁波金凯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校企联合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塑料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生也借此获得大量临岗参与真实研发的机会。

毕业生刘圣宁也是该培养模式的获益者,他毕业后就职于宁波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隆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担任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压铸成型方向的模具设计师,在工作第一年就获得了公司2022年“新秀奖”。

 “在探索本土化双元职业教育道路中,承接区域智能制造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我们的办学初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负责人表示,希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联合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通讯员 钱忆 刘沪波 张海英

新闻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1/02/content_630830.htm?div=-1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2日

 
会员推荐
周点击榜